學院新聞
歡迎各位重回燕園,繼續(xù)自己的文藝評論研修班學業(yè)!值此國家藝術基金全國文藝評論人才研修項目第二階段開班之際,我想同各位交流一些想法。一名青年藝術批評家或文藝評論家的成長和成才,固然會依賴于諸多因素,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或許就是批評家自身的學術素養(yǎng)了。學術素養(yǎng)是藝術批評家諸多素養(yǎng)中的一個重要維度,它涉及批評家的藝術體驗、藝術形式感、門類藝術史觀、審美心理及社會史視野、文化史觀及其他相關學科涵養(yǎng)等多方面的涵養(yǎng)。這種學術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從根本上說,應取決于藝術批評家一生的人格修為及其批評實踐,不過,我們申請舉辦這個研修班,還是想利用我們北大3044am永利集團及相關院系的現有學科平臺,在批評家學術養(yǎng)成方面為各位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協(xié)助。要完成這個心愿,當然需要邀請名家名師來現身說法,同各位面對面親密互動,以及各位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咱們這個階段學業(yè)的重點,就是專家講授和互動研討。為此,我們精心設計了一套課程體系,并邀請到平時難于請到的知名專家。簡要地說,這套課程體系出于下面幾點考慮。
前沿領先,是首先考慮的課程因素,也就是爭取邀請到在文藝評論及相關領域置身于學術前沿、處在學術領先位置的一流學者,前來與各位分享他們的新近研究成果。注意從前沿或領先學者的學術成果中吸取敏銳而又厚實的學術素養(yǎng),想必特別有助于各位青年批評家的有典范可循的能動生長。
其次是門類通串,在第一階段的努力基礎上,現在進一步匯聚各個藝術門類的知名專家。他們把自己的藝術門類研究絕活亮出來,可以滿足各位對自己原本不夠熟悉但又想了解的其他藝術門類的求知渴望。因為,咱們這個項目的著眼點是“文藝評論人才”而不是“音樂評論人才”、“美術評論人才”或“影視評論人才”等,所以焦點是涵養(yǎng)能匯通兩種或以上藝術門類、具備一定的普遍藝術視野的藝術批評家或文藝評論家。作為致力于探究各藝術門類間的一般藝術規(guī)律的藝術批評家或文藝評論家,各位需要既立足于自己擅長的藝術門類、同時又能兼顧其他相關藝術門類現象,從而養(yǎng)成一種專通結合的綜合藝術素養(yǎng)。這就好比我們與鄰居的和諧關系:既能閉門沉思或倚門觀察,又能串門對話或跨門交談。我不禁想到杜甫的《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讲辉壙蛼撸铋T今始為君開。盤餐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吓c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蔽覀兤綍r可以埋頭于自己熟悉的藝術門類的研究中,但也可以不時地開門迎客,串門訪友,也就是同其他藝術門類展開對話、比較或匯通性分析,從而涵養(yǎng)自己的藝術門類綜合素養(yǎng)。
再有就是跨學科交融。不僅注意藝術學科與文學學科之間的交融,同時還注意藝術學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理學及工學等之間的跨學科交融。例如,佛學家探究神話、文學與社會心態(tài)的關系,物理學家不僅自己擅長于寫詩填詞,而且還運用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典格律詩詞。我最近在閱讀錢學森先生的著作,對他當年的一系列主張如“文藝作品不是科學,但是,研究文藝的文藝理論是科學”(《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14頁)等有了新的體會。他還說:“文學藝術的表現總是用物質的手段的,所以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必然影響這些物質的手段,也就必然影響文學藝術?!保ā跺X學森書信》,第2卷,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頁)在媒介技術、信息技術和材料技術等科技正極大地影響藝術創(chuàng)作、傳播、鑒賞和評論的今天,認真研究這些科學家的文藝洞見,必然有利于拓展青年批評家的科學視野和跨學科研究路徑。
還有一點是史論評匯通。希望這個課程安排能有利于藝術史(或文學史)、藝術理論與藝術批評三個領域的匯通。請來這些相關領域的專家授課,目的還是為了激活各位自己內心的批評家素養(yǎng)體系,讓其實現自身的內在匯通?;蛘卟蝗缯f,各位事先擁有了并已經攜帶著葉燮所倡導的那種“胸襟”前來聽課,并且能夠憑借這種藝術史論評匯通的“胸襟”去與各堂課程相遇,主動尋求并全力實現各位自己心儀已久的匯通?!霸娭?,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載其性情、智慧、聰明、才辨以出,隨遇發(fā)生,隨生即盛。……如星宿之海,萬源從出;如鉆燧之火,無處不發(fā);如肥土沃壤,時雨一過,夭矯百物,隨類而興,生意各別,而無不具足?!保ā对姟罚┪蚁耄灰銈儞碛羞@種史論評匯通的“胸襟”,就可能獲取更大的收獲。
這次還特意安排了中外對話。我們邀請兩位外國學者前來講學,目的是增加中外學術交流的機會,方便各位與國際前沿領先學者對話。他們將帶來《視頻、視頻人:標準實踐遭遇文化差異》《大特寫與電視臉》等內容。
最后,還會顧及文藝創(chuàng)作與文藝研究之間的互動,會邀請在文藝創(chuàng)作與研究兩方面兼擅的知名專家前來交流。他們既是藝術家(作家)又同時是藝術研究者,想必會滿足各位對藝術創(chuàng)研兼擅的特出藝術人才的了解需求。
上面說的這些,當然還是我們的預先設計和安排,但能否取得預期實效,無疑取決于多重因素,其中特別是各位的自覺意向及其尋求實現的堅決和堅韌程度。記得蔡元培老校長在1917年1月上旬正式上任北大校長時提出過三點要求:一是“抱定宗旨”。“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T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彼蟊贝髮W子以學術為本,潛心治學。二是“砥礪德行”,強調品德優(yōu)先,尋求人品與學品的統(tǒng)一。三是“敬愛師長”,尊重和愛戴前來授課的每一位教師,無論他們年長還是年輕,這其實就是尊重我們自己。當然,今天看,還應包括尊重和愛戴其他學員。
蔡校長的話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對此,我想向各位提三點期待。第一,全程全勤。確保這15天課程全無遺漏地參與,虛心吸納和靜心涵濡每位專家的獨特學養(yǎng)。既然各位已經決定付出長假休息時間及其他時間前來參與,那就應當盡力尋求最大限度的回報。第二,一心一意。建議各位專心參與聽課及討論,重要的是管控住手機,可以用它來拍專家們制作精美的課件,但絕不在課堂上接聽(當然有急事可以到外面去接聽以免影響其他學員)。第三,學術跨越。我個人認為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方面。各位雖然年輕,但都已經學有所成、甚至已有些名氣,不少已是正高職稱了,有所付出地來到這里虛心地重新做學生,不正是志在尋求自己學術生涯的新跨越嗎?通過聆聽專家講課、參與課堂交流以及課外各種互動交流,重新尋找和設定學術生涯的未來新目標并為之奮斗,想必正是各位“抱定宗旨”前來北大的心中所思所念之核心吧。
我們,我和北大3044am永利集團的全體同事以及我們邀請的學者,都愿為各位青年批評家實現自己的學術跨越目標而盡一份綿薄之力。這,也正是我們北大3044am永利集團和北大中國文藝評論基地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及中國文聯(lián)文藝評論中心聯(lián)合舉辦這個研修班的目的之所在。最后,衷心期待并祝愿各位穩(wěn)步地實現自己的目標!祝各位在北大學業(yè)順利!生活愉快!
(根據2016年10月6日上午發(fā)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