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地區(qū)的中國繪畫收藏”學術前沿講座紀要
2015年9月18日晚,3044am永利集團多功能廳迎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前沿講座: “Setting Milestones-Collecting Chinese Paintings in Europe”(里程碑的建立:歐洲地區(qū)的中國繪畫收藏)。主講人為大英博物館亞洲部研究員、中國與中亞收藏策展人史明理博士(Dr. Clarissa von Spee)。本次講座由我院美術學系丁寧教授主持,劉晨、賈妍老師召集。
史明理博士剛剛結束石渠寶笈國際研討會議就匆匆趕到北大,為大家講述了歐洲有關中國繪畫收藏的幾個重要階段、相關人物與歷史事件。在講座中,她為大家展示除耳熟能詳?shù)摹杜敷饒D》之外的重要中國繪畫作品的收藏、流傳及相關研究。她談到,自16世紀時始,歐洲的中國繪畫收藏伴隨大航海時代與中國的貿易而建立起來;但真正意義上的傳統(tǒng)中國畫收藏直到19世紀后半期才在歐洲逐漸完善。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館在海外中國藝術收藏中十分重要,其創(chuàng)立者Sir Hans Sloane就收藏了中國浙江畫家袁世經17世紀繪制的《十二魚圖冊》。此外,史明理博士還介紹了奧地利安布拉斯城堡、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吉美博物館、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的中國繪畫收藏。對于相關歷史人物庫麥爾(Otto Kummel)、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伯希和(Paul Pelliot)、杜伯思(Jean Pierre Dubosc)、孔達(Victoria Contag)、安德森、王季遷、吳湖帆等的學術梳理也使同學們全面掌握了歐洲中國繪畫收藏與藝術史研究的歷史脈絡。史明理博士表示,歐洲的中國繪畫收藏早已不局限在傳統(tǒng)古代繪畫而不斷更豐富與多元,包括近當代的中國藝術作品。
講座中引用的繪畫作品與新發(fā)現(xiàn)的資料引發(fā)了現(xiàn)場同學的積極提問。在師生們的討論與互動中,大家思考了歐洲的中國繪畫收藏如何從通過西方與日本的眼光而轉變到用藝術史的科學方法客觀、深入地認識與研究中國藝術與文化的過程。
(撰稿人:馬麗云)